07. 排序算法-上(Java语言实现)
排序对于任何一个程序员来说,可能都不会陌生。你学的第一个算法,可能就是排序。大部分编程语言中,也都提供了排序函数。
排序算法太多了,有很多可能你连名字都没听说过,比如猴子排序、睡眠排序、面条排序等。我只讲众多排序算法中的一小撮,也是最经典的、最常用的:冒泡排序、插入排序、选择排序、归并排序、快速排序、计数排序、基数排序、桶排序。
思考题:插入排序和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相同,都是 ,在实际的软件开发里,为什么我们更倾向于使用插入排序算法而不是冒泡排序算法呢?
如何分析一个“排序算法”?
对于排序算法执行效率的分析,我们一般会从这几个方面来衡量:
- 最好情况、最坏情况、平均情况时间复杂度
- 时间复杂度的系数、常数 、低阶
- 比较次数和交换(或移动)次数
基于比较的排序算法的执行过程,会涉及两种操作,一种是元素比较大小,另一种是元素交换或移动。所以,如果我们在分析排序算法的执行效率的时候,应该把比较次数和交换(或移动)次数也考虑进去。
排序算法的内存消耗
我们前面讲过,算法的内存消耗可以通过空间复杂度来衡量,排序算法也不例外。不过,针对排序算法的空间复杂度,我们还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,原地排序(Sorted in place)。原地排序算法,就是特指空间复杂度是 的排序算法。我们今天讲的三种排序算法,都是原地排序算法。
排序算法的稳定性
仅仅用执行效率和内存消耗来衡量排序算法的好坏是不够的。针对排序算法,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度量指标,稳定性。这个概念是说,如果待排序的序列中存在值相等的元素,经过排序之后,相等元素之间原有的先后顺序不变。稳定排序算法可以保持金额相同的两个对象,在排序之后的前后顺序不变;如果前后顺序发生变化,那对应的排序算法就叫作不稳定的排序算法。
冒泡排序(Bubble Sort)
我们从冒泡排序开始,学习今天的三种排序算法。冒泡排序只会操作相邻的两个数据。每次冒泡操作都会对相邻的两个元素进行比较,看是否满足大小关系要求。如果不满足就让它俩互换。一次冒泡会让至少一个元素移动到它应该在的位置,重复 n 次,就完成了 n 个数据的排序工作。
我用一个例子,带你看下冒泡排序的整个过程。我们要对一组数据 4,5,6,3,2,1,从小到大进行排序。第一次冒泡操作的详细过程就是这样:
实际上,刚讲的冒泡过程还可以优化。当某次冒泡操作已经没有数据交换时,说明已经达到完全有序,不用再继续执行后续的冒泡操作。
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比较容易理解,具体的代码我贴到下面,你可以结合着代码来看我前面讲的原理。
1 | // 冒泡排序,array 表示数组 |
现在,结合刚才我分析排序算法的三个方面,我有三个问题要问你。
第一,冒泡排序是原地排序算法吗?
冒泡的过程只涉及相邻数据的交换操作,只需要常量级的临时空间,所以它的空间复杂度为 O(1),是一个原地排序算法。
第二,冒泡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吗?
在冒泡排序中,只有交换才可以改变两个元素的前后顺序。为了保证冒泡排序算法的稳定性,当有相邻的两个元素大小相等的时候,我们不做交换,相同大小的数据在排序前后不会改变顺序,所以冒泡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。
第三,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多少?
最好情况下,要排序的数据已经是有序的了,我们只需要进行一次冒泡操作,就可以结束了,所以最好情况时间复杂度是 O(n)。而最坏的情况是,要排序的数据刚好是倒序排列的,我们需要进行 n 次冒泡操作,所以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为 O(n2)。
插入排序(Insertion Sort)
插入排序具体是如何借助上面的思想来实现排序的呢?
首先,我们将数组中的数据分为两个区间,已排序区间和未排序区间。初始已排序区间只有一个元素,就是数组的第一个元素。插入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取未排序区间中的元素,在已排序区间中找到合适的插入位置将其插入,并保证已排序区间数据一直有序。重复这个过程,直到未排序区间中元素为空,算法结束。
插入排序也包含两种操作,一种是元素的比较,一种是元素的移动。当我们需要将一个数据 a 插入到已排序区间时,需要拿 a 与已排序区间的元素依次比较大小,找到合适的插入位置。找到插入点之后,我们还需要将插入点之后的元素顺序往后移动一位,这样才能腾出位置给元素 a 插入。
1 | // 插入排序,array 表示数组 |
现在,我们来看点稍微复杂的东西。我这里还是有三个问题要问你。
第一,插入排序是原地排序算法吗?
从实现过程可以很明显地看出,插入排序算法的运行并不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,所以空间复杂度是 O(1),也就是说,这是一个原地排序算法。
第二,插入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吗?
在插入排序中,对于值相同的元素,我们可以选择将后面出现的元素,插入到前面出现元素的后面,这样就可以保持原有的前后顺序不变,所以插入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。
第三,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多少?
如果要排序的数据已经是有序的,我们并不需要搬移任何数据。如果我们从尾到头在有序数据组里面查找插入位置,每次只需要比较一个数据就能确定插入的位置。所以这种情况下,最好是时间复杂度为 O(n)。注意,这里是从尾到头遍历已经有序的数据。如果数组是倒序的,每次插入都相当于在数组的第一个位置插入新的数据,所以需要移动大量的数据,所以最坏情况时间复杂度为 。还记得我们在数组中插入一个数据的平均时间复杂度是多少吗?没错,是 O(n)。所以,对于插入排序来说,每次插入操作都相当于在数组中插入一个数据,循环执行 n 次插入操作,所以平均时间复杂度为 。
选择排序(Selection Sort)
选择排序算法的实现思路有点类似插入排序,也分已排序区间和未排序区间。但是选择排序每次会从未排序区间中找到最小的元素,将其放到已排序区间的末尾。
1 | // 选择排序是 非稳定排序 |
照例,也有三个问题需要你思考。
首先,选择排序空间复杂度为 O(1),是一种原地排序算法。
选择排序的最好情况时间复杂度、最坏情况和平均情况时间复杂度都为 O(n2)。你可以自己来分析看看。
那选择排序是稳定的排序算法吗?这个问题我着重来说一下。答案是否定的,选择排序是一种不稳定的排序算法。从我前面画的那张图中,你可以看出来,选择排序每次都要找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的最小值,并和前面的元素交换位置,这样破坏了稳定性。比如 5,8,5,2,9 这样一组数据,使用选择排序算法来排序的话,第一次找到最小元素 2,与第一个 5 交换位置,那第一个 5 和中间的 5 顺序就变了,所以就不稳定了。正是因此,相对于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,选择排序就稍微逊色了。
解答开篇
基本的知识都讲完了,我们来看开篇的问题: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都是 O(n2),都是原地排序算法,为什么插入排序要比冒泡排序更受欢迎呢?
虽然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在时间复杂度上是一样的,都是 O(n2),但是如果我们希望把性能优化做到极致,那肯定首选插入排序。插入排序的算法思路也有很大的优化空间,我们只是讲了最基础的一种。如果你对插入排序的优化感兴趣,可以自行学习一下希尔排序。
内容小结
我的代码实现
https://gitee.com/acc8226/struct/tree/master/src/main/java/com/s6/sort1
要想分析、评价一个排序算法,需要从执行效率、内存消耗和稳定性三个方面来看。因此,这一节,我带你分析了三种时间复杂度是 O(n2) 的排序算法,冒泡排序、插入排序、选择排序。你需要重点掌握的是它们的分析方法。
这三种时间复杂度为 O(n2) 的排序算法中,冒泡排序、选择排序,可能就纯粹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了,学习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开拓思维,实际开发中应用并不多,但是插入排序还是挺有用的。后面讲排序优化的时候,我会讲到,有些编程语言中的排序函数的实现原理会用到插入排序算法。今天讲的这三种排序算法,实现代码都非常简单,对于小规模数据的排序,用起来非常高效。但是在大规模数据排序的时候,这个时间复杂度还是稍微有点高,所以我们更倾向于用下一节要讲的时间复杂度为 O(nlogn) 的排序算法。
参考
11 | 排序(上):为什么插入排序比冒泡排序更受欢迎? https://time.geekbang.org/column/article/41802